从最早打奈飞的主意开始,罗南就专门雇佣了一家经济调查公司盯着奈飞,两年过去了,他在这方面的花费足有几十万美元。
收获也很多,不但拿到了满满一文件柜相关资料,这家公司的两名调查员,还在奈飞的招聘中进入奈飞公司,成为位置不算低的职员,能清晰的了解这家公司的一举一动。
那次在派对上见到里德哈斯廷斯之后,罗南也让罗伯特李跟对方接触过几次,想要投资奈飞,却被里德哈斯廷斯拒绝了,后者需要的不止是资金,还要一个平台。
奈飞最初时的股权,几乎全部掌握在里德哈斯廷斯和马克伦道夫这两名联合创始人手中,就像相对论娱乐一样,只要对方不愿意,几乎没什么好办法收购。
罗南也考虑过另起炉灶创建这么一家网站公司,毕竟前世最后的工作,就是互联网视频业务,专业也算对口,但看到调查公司发来的几份报告之后,几番思考斟酌,最终放弃了这个想法。
时代不同,业务也不同,奈飞的创业,何止是用艰难这两个字来形容。
看到调查报告上奈飞这几年烧钱搭建网络租赁和拣选系统,理顺邮递渠道,建立仓储平台等等,罗南就知道创业初始的自己不可能同时兼顾两方面。
奈飞创业这几年烧掉的钱,绝对超过现阶段公司的价值。
罗南倒是不怕困难,而是资金和精力不足,既要快速发展电影制作和发行公司,到处忽悠人投资电影,同时还要完成另一个版本的奈飞创业,这对他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他始终有着较为清醒的头脑,知道自身精力有限,资金也有限,创业阶段摊子铺的太大,最终极有可能饮恨收场。
相比之下,在奈飞完成初创,搭建好基本架构,等到想要进一步扩大业务,面临极为艰难的局面时,再出手投资,更加符合罗南的现实情况。
经过数年的苦心经营,相对论娱乐已经走上正轨,集制作和发行于一体,通过数部大卖电影,积攒到了一定的资金。
罗南如今不但能抽出精力顾及其他方面,手中还握有实现目标最为关键的资金。
从2000年三月份开始,互联网产业一片哀嚎,奈飞也不例外,从那到现在,境况一直不好。
坐在办公室中,罗南翻看着奈飞最近一年多的调查报道,从这些奈飞内部人员发过来的分析中,无疑能清晰的看到奈飞的状况。
奈飞的主要业务,影片dvd的互联网租赁与销售,最近一年来增速极其缓慢,亏损以每年翻倍的速度增长,而且里德哈斯廷斯也在内部管理上不断进行调整,就跟绝大部分创业公司一样,当创业阶段完成之后,奈飞的创业团队不可避免的边缘化。
真正带领奈飞完成创业的是马克伦道夫,他最初的创业团队已经分崩离析,大部分人都离开了奈飞。
不过马克伦道夫与里德哈斯廷斯交情匪浅,自身的权力欲望较淡,依然以总裁的身份待在奈飞协助里德哈斯廷斯。
又一次仔细翻看过这些调查报告,罗南清晰的意识到,对奈飞下手的最好机会已经到来了。
奈飞的两位创业者,尤其是里德哈斯廷斯不但有了出手奈飞的想法,还在四处寻找合适的接盘人选。
前世的罗南,因为从事的行业的关系,多少研究过奈飞,非常清晰的记得,里德哈斯廷斯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不仅仅想要卖掉奈飞,在无人问津的情况下,甚至求到了死对头百事达的头上。
按照新闻报道中的说法,里德哈斯廷斯正是因为对于百事达租赁滞纳金的不满,才在工作的软件公司被收购之后,与马克伦道夫一起创立了奈飞。
罗南收好这些资料,只留下两份,又仔细看了一遍。
一份是这两年来奈飞的融资情况。
里德哈斯廷斯也不是没有找到任何资金,作为软件公司的前高管和股东,本身就具备相当的资产,创业初期也以抵押贷款的方式筹措过不少资金,这也让奈飞撑到了1999年年底。
这个时间段,正是互联网股大行其道的时候,奈飞也有了近六位数的注册会员,里德哈斯廷斯一番努力之下,终于引起了理想中的大公司和大基金公司的瞩目,获得了风险投资和大平台推广的机会。
2000年初,法国巨头阿尔诺集团,经过对奈飞公司的数轮实地考察,以及与里德哈斯廷斯长达两个月的磋商之后,准备投资奈飞公司。
这笔风险投资分为两轮,分别是2000年年中投入3000万美元,2001年年初投资1亿美元。
同时,阿尔诺集团将负责大力推广奈飞。
大集团,大平台,大投资,如果这笔交易能够达成,奈飞绝对不是现在的局面。
当时罗南已经拿到了相关的报告,却只是紧紧盯着,没有多做动作,因为2000年年中才会有第一笔投资。
不出所料,三月份互联网股崩盘之后,阿尔诺集团取消了对于奈飞的所有投资计划。
这也不是奈飞一家公司面对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