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不烧来,我也没法子啊,这不是我的错啊。
作为填补《冰与火之歌》空窗期的作品,他选择了一部叫做“迷雾之子”的奇幻小说。
作者是布兰登桑德森。
此君可谓大名鼎鼎,曾经续写罗伯特乔丹的伟大作品《时光之轮》,笔力是经得起考验的。
据说罗伯特乔丹的遗孀,就是读了他的《迷雾之子》,为他的想象力和控制节奏的笔力折服,才将续写《时光之轮》的重任交给了他。
《迷雾之子》第一册的销量超过了150万册,和《冰与火之歌》当然没法比,但也说明了它的质量绝不差。
搬运这样的书,不会让杜采歌显得掉价。
至少别人不会说“突然变得平庸了”这种话。
因为《迷雾之子》显然也是才华横溢的作品。
不管是背景设定,故事推进,人物塑造,都有可取之处(是有可取之处,而不是很棒。另外不能拿“冰与火之歌”来和“迷雾之子”比,这是欺负人。)
还有很多别出心裁的反转。
剧情的走向,足够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几个重要人物,都有独特的魅力。
不过由于中文版的翻译其实不是很到位(好吧不委婉了,简直是太垃圾了!),而且完全虚构的社会制度等让人缺乏代入感(不像冰与火之歌,其实很多制度、风俗都是参考了欧陆中世纪的情况。迷雾之子是完全架空的),让它在中国读者眼中,有点不够优美。
“迷雾之子吧”只有几百人关注,几千个帖子。
作为对比,“冰与火之歌吧”有40万关注,300万个帖子。
而美剧“权力的游戏吧”有135万关注,近600万帖子。
囧。
其实《迷雾之子》是一个非常好的故事。
只是称不上“伟大”而已。
因为桑德森简直是个网络写手,速度太快了。
所以导致有些剧情逻辑不够严谨,遣词造句不够讲究。
有部分人物的描写,过于脸谱化,不够精细。
不像《冰与火之歌》,叫得出名字的配角,你都能感受他/她的感情,理解他/她的动机,体会他/她在大时代之下无奈的选择。
总体来说,《迷雾之子》比《冰与火之歌》《魔戒》这种巨著,还是差了一点点——各方面都差了一点点。
可惜杜采歌没那么多精力和文学素养来对这部作品进行修改,只能原封照搬,这是一个遗憾。
他之所以选择这个故事,是因为他挺喜欢《迷雾之子》里对力量体系的设定。
《迷雾之子》的力量体系,建立在对金属的运用上。
三种对金属不同的理解和使用,建立起了熔金术、藏金术和血金术三套力量体系。
每种金属,都有独特的用途。
比如,用钢和铁能实现推拉的力量,燃烧白镴可以提升自己的体力,燃烧黄铜能操控别人的情绪,而燃烧天金能够看到短时间后的未来……
而藏金术士则是利用金属来储存、提取物品,甚至概念之物。
用白镴来储存力气,在需要的时候提取出来;用铁来存储“重量”这个概念,需要的时候提取出来。
甚至能存储记忆,存储运气,存储健康……
血金术则是一种邪术,用残忍的手段剥离别人的熔金术,给自己使用。
如果不理解,可以参考“完美世界”里,石毅剥离小石的至尊骨给自己用。
杜采歌觉得,这个体系非常适合改编成电影和游戏,大有可为。
他本人就很想拍这部电影。
当然因为故事比较长,肯定得像《魔戒》一样,拍个三部曲出来。
而《迷雾之子》的小说,其实本身就能明显划分为三个阶段,非常适合改编成三部曲电影。
而整个《迷雾之子》的三部,又是一个大三部曲的第一部分。
后继还有蒸汽朋克时代的三部曲故事、太空歌剧时代的三部曲故事,加上数个外传,一起构造成一个绵延数千年、文化一脉相承的奇幻世界。
而后面两部,以及外传,力量体系依旧建立在对金属的运用上,一脉相承。
在电磁科学兴起后,在火药武器发明后,人类对这些金属力量的探索和利用。
在太空时代,利用超凡力量来实现更多梦幻般的事情,比如超光速引擎……
想想就让人觉得有趣。
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世界观。
虽然后面两部杜采歌没有看完全,但他可以把大概写出来,交给优秀的枪手去代笔。
他很想把“迷雾之子”系列拍很多的电影,像星战、漫威、星际迷航等巨著一样,扩充为一个拥有数十部作品的系列。
总之用这本书来作为《冰与火之歌》空窗期的作品,杜采歌觉得非常合适。
他已经把前10万字寄给合作的苟德林出版社,得到了对方的高度评价。
同时他也请苟德林出版社和至臻文化找人分别对《迷雾之子》的华语版和英文版进行精修、润色,希望能让这部作品更加出色。
“《冰与火之歌》作者的新书即将面世!”
“又一部惊世之作!”
“看了预览版之后,奇幻巨匠马克斯赞口不绝!”
苟德林出版社已经在进行宣传预热了,趁着现在《冰与火之歌》第二卷的热度还没有消退,搞一波新书宣传也是挺实惠的。
但真正的出版,要等到7、8月份,等到“武林”全球同步首映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