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国富论(2 / 2)

寒门祸害 余人 2131 字 2天前

以内阁首辅杨廷和为首的文臣提出“继嗣”,要求嘉靖改换父母,以明孝宗为父考。当时四十七岁才中进士的张璁提出了“继统”的理论,建议嘉靖仍以生父为考,在北京别立兴献王庙。

最终,这场争论以嘉靖帝胜利告终,而内阁首辅杨廷和被削官为民,中断了杨廷和在明武宗去世之后推行的政治和经济改革。

张璁一个初入官场的新人,只因迎合了皇帝的意图,最终从下级官员升至首辅。而嘉靖帝继位以来,众多内阁辅臣均是以“青词”迎合嘉靖,从而成功入阁。

“迎合圣意”,这似乎成为了大明官员晋升的不二法则。

林晧然若想在将来的考试中脱颖而出,那亦是要“迎合圣意”,而现在嘉靖最头疼的问题无疑正是银子。若是他能想到一条解决嘉靖财政危机的法子,不仅能从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更有可能打开一条晋升的快捷通道。

“国而无财,非其国矣,财而不义,非其财矣。是以君子之生财,不损下以益上,须经制得宜,自有以裕于国也。”

林晧然以着窘迫的财政问题,试着做一篇国富论的策论。他在文中先是表明了比较讨好的态度,那就是不能损下而生财。

大明财政窘迫的原因,倒不全是嘉靖的修道支出,还有藩王支出、官员俸禄支出,以及贪墨成风等问题。

贪墨的问题自不用说,嘉靖其实一直都在做,今年二月就在司礼太监李彬的家里抄得白银四十余万两,金银珠宝不计其数。

但藩王支出、官员俸禄等问题若真能干的话,嘉靖犯不着拖到嘉靖三十六年,拖到现在寅吃卯粮。正是如此,林晧然将主意打到了海禁上面,提议嘉靖帝重开市舶司。

唐高宗显庆六年,创设市舶使于广州,总管海路邦交外贸,派专官充任。市舶使的职责主要是:向前来贸易的船舶征收关税,代表宫廷采购一定数量的舶来品,管理商人向皇帝进贡的物品,对市舶贸易进行监督和管理,这便是市舶司的前身。

只是到了嘉靖元年,因倭寇猖獗﹐罢去浙江﹑福建二司﹐唯存广东一司﹐不久亦被废止。

且不说,这将市舶司废止,并没有解决倭寇的问题,而且无疑减少了朝廷的进项。特别是在海上贸易日益繁荣的前提下,这更是白白错失海上贸易增长所带来的福利。

“市舶之利不可小窥,若举措得当,税收所得动以千万计,岂不取胜之于民乎?此策不损于民,而富于国也。”

林晧然的笔写到这里,却突然间停住了,眉头微微蹙起,然后将纸张揉成一团,并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这个观点似乎过于想当然了,其他地区的书生或许不明白。但生活在粤西,又亲眼目睹电白港的盛况,如何不知道海禁是禁民不禁官。

现在很多豪强将商品贩卖到海上,从中攫取大量的利润。若是真重开市舶司的话,那无疑是跟他们争利,这些既得集团难道真是软柿子不成?

正是如此,他不能为了讨好嘉靖帝,而跟着一帮大臣作对。若是持着这种论调,怕是不用殿试,乡试都没他什么事了。

“哥,怎么了?”虎妞仰起脸蛋,那双照亮的大眼睛充满疑惑地望着林晧然,她不明白哥哥为什么将写得好好的文章突然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