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大唐盛世39(1 / 2)

萧明晟没说话, 他知道贺兰敏之说的不错,但他心里就是不得劲。

说到底,他和贺兰敏之不仅是投缘而已,还有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夹杂其中。他们都隐隐约约感觉到了对方的心思,只是下意识选择了规避。

贺兰敏之静默片刻,忽地一笑, 眉目疏朗。

萧明晟倏然想起这一世重见贺兰敏之的那一刻, 不禁怔住。

贺兰敏之冲萧明晟拱手一礼, 翻身上马。负责驾车的内侍扬起马鞭, 车轮辘辘,向着杨府的方向驶去。

骏马小跑两步,贺兰敏之倏地一扯缰绳,随即马头调转, 坐在马上的俊美郎君看向默然站在玄武门旁的萧明晟,

朗声道:“当初欠了你的那只夜光杯,回头我送你一对,算是贺你封太子之喜。”

说完, 贺兰敏之小腿轻触马腹,胯-下骏马打了个响鼻,甩开四条腿就跑了起来。

萧明晟:“……”

这算什么恭贺之礼。

萧明晟摇了摇头, 准备归自己的临照殿时, 皇帝身边得用的内侍一路小跑到他面前, 行礼道:“太子殿下, 圣人有请。”

萧明晟挑高了眉头, 刚将他赶出甘露殿,这会儿就来请……这其中必有阴谋!

甘露殿中,萧明晟看着堆满了桌子的奏折,面无表情。

果然是大阴谋!

封了太子之后,李治对萧明晟的压榨越发肆无忌惮起来,原本他还能批个十分之三的奏折,现在李治只批十分之一,剩下的全是萧明晟的工作。

李治拿出来的理由亦是光明正大。

他要迁宫了。

大明宫早在一年多之前就已经竣工,若不是高句丽内乱之机千载难逢,朔阳九年五月里需记录的大事本该是迁宫大明宫与册立太子。

用李治的话就是,要不是为了等萧明晟,他早就迁宫大明宫了。

萧明晟能说什么?

自然要感谢父皇体恤,并接过那一摞子奏折。

迁宫后,萧明晟搬进了东宫中。

并非太极宫东宫,而是大明宫东宫。

与上一世不同的是,大明宫原本是没有太子东宫的,在父皇和母亲迁宫大明宫后,当初的萧明晟依旧留在太极宫东宫。

太极宫与大明宫相距不远,太子有辇轿可乘,不算麻烦。再者,父皇寝殿旁设有一少阳院,萧明晟亦可在那里小住。

但这一次,父皇在敕造大明宫的时候,直接在东侧圈出了大片地方作为太子东宫。大明宫落成后,萧明晟对比记忆,发现这一次的大明宫比上一世大了至少三分之一。而他的太子东宫,就是缩小版的大明宫,比太极宫东宫的设施还要齐全。

值得一提的是,陈王李忠和贺兰敏月终于成亲了。

李治原本就没想掐着李忠与贺兰氏的亲事不放,要不是萧明晟跑去战场,早在朔阳九年里,太史局那边挑出个吉日,李忠说不定就能够抱得美人归了。

然而,萧明晟一走,李治即使觉得自己安排了不少,仍是担心。他一担心,让太史局给李忠挑吉日成亲?

弟弟上了战场,生死难料,你做兄长的却想要成亲洞房?

想要吉日,等大军凯旋了再说!

李忠左等右盼,总算等来了皇帝心情极好地一挥手,大婚吧。

李忠与贺兰敏月是皇帝赐婚,圣旨下后不久,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这四个步骤就已经完成,只是在请期上,皇帝不开口,陈王和贺兰敏月都得等着。

高句丽一战,大唐获胜,皇帝心情好,太史局也识趣地拿出个好日子,这才定了婚期。

婚礼当日,长安内外十里红妆,陈王府热闹至极,不少达官显贵都愿意登门祝贺。单一个陈王本不会有这种效果,但朝堂上人精多,封后诏书一下,谁不知贺兰武氏夫人与先皇后是姊妹。再看看贺兰敏之身上官职,简在帝心,明显是皇帝为太子殿下准备的班底,前途不可限量。

原以为陈王娶了个破落户的女子,却不想是个金凤凰。

过来喝喜酒的达官贵人们,名义上是贺陈王新婚之喜,但真正目的,其实是冲着贺兰敏之来的。

贺兰敏之好啊,翩翩探花郎,身兼文武官职,虽然武职只是个散官,但吃的可是双俸。最重要的是,他还没有成亲。

如今的长安,最受家中有女儿的高官权贵青睐的女婿人选无疑是东宫里的太子殿下,太子妃良娣良媛承徽的位置可都空着呢,想要搏一把日后,可不就挖空心思地送女儿入东宫。

但那泼天富贵不好搏,一些疼爱家中女儿的父母还是想要为女儿寻一良人安稳度日,而贺兰敏之,无疑是一个相当好的选择。

宴席上众人推杯换盏,有人还在琢磨着贺兰敏之的家世背景,有人却坐过去,就舍人工作上的经验打开话头,循序渐进地跟贺兰敏之套交情了。

等婚礼结束,陈王和陈王妃去陈州上任,韩国夫人贺兰武氏留在长安贺兰府为贺兰敏之主持中馈,皇帝新赐下的贺兰府恐怕还会迎来不少过来试探的官夫人。更有甚者,官媒直接上门也为未可知。

陈王府婚礼的喜庆在太子殿下带着皇帝赏赐而来的时候达到了高-潮。

作为新郎官的李忠嘴都快笑歪了。

众人跪接圣旨,萧明晟送上自己的贺礼,祝福两句后,并没有直接回宫,而是坐到了贺兰敏之身边。见萧明晟似是有话想跟贺兰敏之说,原本说得起劲的官员立刻识趣告辞,坐去了别的位置上。

萧明晟执起一只酒杯,微微晃了晃杯中酒酿,目光不自觉落在身边的贺兰敏之身上。

太子东宫是整个皇宫的缩影,议政就寝饮宴的宫殿一应俱全。如果说之前李治抓萧明晟壮丁的时候还遮掩一些,现在他完全就是光明正大地将奏折往东宫里送。即使这些事务难不倒萧明晟,但一时间增加数倍的工作量还是让萧明晟忙活了好一阵子。

尤其李治还将天策上将的名头冠在了萧明晟的头上。既然有天策上将,自然就该有天策府。不然一个光杆司令,提起来也有些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