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如今团圆了,不用说,那流水似的大席还得继续摆上。
除了姜家外,村长家、杨家,还有随军出征的其他几户,也纷纷做东,招来村人一起热闹。
不知是不是上苍有感,连着几日,天公都跟着作美。
艳阳高照下,炊烟云雾般的罩着村里,大人们端着米面、肉菜,手上忙得飞起,欢笑声不绝于耳。
孩子们恋在乐玩场,一个个玩得大牙都快笑掉。
待饭菜香味传出,不用娘们叉腰吆喝,小馋孩儿们就像出笼母鸡似的,扇动着“翅膀”往圈里归了。
乡亲们没咋出过远门,对南边风土人情甚是好奇,借着吃席时,总围着丰泽问个不停。
“听说南边现在还跟春天似的,暖和得能穿单衣,路边还开着花呢,可是当真?”老李头嘬了口小酒。
“我听我家女婿说,离南边不远有个小缅国,常年去南边掳人,又割腰子又卸腿的,逼他们写信骗家里钱,有这缺德事吗?”村长也一脸夸张地问。
姜丰泽一一笑着点头。
“李叔说得没错,南边啊气候比咱北地好,说句四季如春都不夸张。”
不过,各花各有各花香。
在姜丰泽眼里,遍地似春的南边虽美,可他仍偏爱北地冰封的冬景,这是对家长的偏爱。
姜丰泽说了好些南边人的喜好,衣着。
“对了,那边特产也多,什么鲜花饼、腊猪腿、普洱茶叶的,我还带回不少,到时候分给大伙。”
“至于小缅人,我们从南军离开后,已经找了当地官府,让他们尽早清剿小缅国的贼人,相信不久,就能还咱们南地百姓一个清净。”姜丰泽说得一脸认真。
村长他们一听,都不由欢呼起来,借着酒劲高喊。
“南纪万岁!”
“百姓长安!”
连着几顿大席吃的,小糯宝有些扛不住了,觉得肚里全是油水。
晌午,她难得没有贪嘴去吃席,而是窝在里屋,捧着个小粥碗,简单吃两口,想要缓一缓肚里的油腻。
大炕上,陪着她的还有穆亦寒,和春哥儿冬哥儿两个小的。
小春哥儿已经能跑能跳了,生得白白净净,围着糯宝转悠,像个忠诚的小奴隶。
小糯宝四仰八叉躺着,小胖手一招,春哥儿就捧着果子、羊乳茶,反正小姑姑要啥他就给啥。
要是小姑姑高兴了,夸她两句,春哥儿就巴狗似的,就差摇尾巴了。
等全家吃完席回来,看着炕上开心的春哥儿,和啃着糯宝脚丫的冬哥儿。
冯氏不由觉得欣慰,“俩孩子这么小就知道缠着小姑姑了,不愧是咱姜家人。”
“春哥儿老实,将来就给糯宝鞍前马后。”
“冬哥儿好动,长大了当个练家子,给她小姑姑当护卫,我看挺好。”姜丰年抱着双臂,颇为满意地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