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早朝(2 / 2)

盛唐华章 青铜剑客 1932 字 5天前

李瑛喝了两碗莲子羹,吃了几个猪肉馅饼,便乘坐马车前往太极宫。

诸葛恭、吉小庆带着三十多名侍卫随行护卫,穿过逐渐嘈杂起来的大街,一路直奔太极宫。

由于国事繁重,大唐王朝的早朝几乎每天都会举行,时间在卯时中到辰时,大概相当于李瑛穿越前的早晨六点到九点。

李隆基虽然风流好色,嫔妃如云,但对权力的强烈欲望却支撑着他每日参加早朝,几十年如一日,李瑛对这一点很是佩服。

别的不说,在敬业方面,李三郎确实很顶!

长安城五品以上的官员每天都要参加早朝,每隔十天休朝一次。

而五品以下七品以上的官员则要在初一和十五参加早朝,称之为“大朝议”,通常情况下人数会在三四百人左右,到时会把雄伟的太极殿挤的满满当当。

而今天正值四月十五,恰逢“大朝议”,因此急匆匆赶往太极宫的官员络绎不绝。

及至到了朱雀门,穿着各色官袍的文武官员们如同过江之鲫一般,急匆匆的赶往太极殿。

当李瑛跳下马车的时候,行色匆匆的官员们才发现竟然是太子来了,心中俱都浮起一个问号“难道圣人允许太子参政了?”

若是放在几天之前,这些大臣们很可能会对李瑛装作视而不见甚至绕着走,毕竟官场上都知道和太子走的太近就会前程暗淡。

这可不是随便一句传言,而是有太多活生生的例子摆在眼前。

李瑛的岳丈王晖担任太史令多年,就因为主持编纂的《隋史》中有一篇记载惹怒了李隆基,被直接贬为庶民。

崔星彩的父亲崔文焕、杜芳菲的父亲杜希望在县令任上俱都做出了不俗的政绩,治下路不拾遗,百姓丰衣足食,但却被按死在县令的位子上,迟迟无法升迁。

甚至就连宰相张九龄都因为拥护太子,被贬往荆州大都督做了长史。

这些活生生的例子都足以说明太子就是个“瘟神”,与他沾上关系就会“前途无亮”甚至“自毁前程”,故此京城的官员们几乎各个对李瑛避之而不及。

但前几天的“东市起火案”却改变了大臣们的看法,圣人不仅赏赐了救火有功的太子,甚至还把武惠妃的妹夫裴元礼给贬往岭南担任县令。

这些政治嗅觉极为灵敏的政客们马上就发现了新风向,似乎太子又有受宠的趋势。

既然如此,谁还敢对未来的储君不敬?

得罪了未来的皇帝,你有几个脑袋够杀?

当下,急匆匆赶着前往太极殿早朝的官员们纷纷停下脚步,弯腰作揖。

“见过太子殿下!”

“殿下早啊!”

“微臣给太子爷请安了!”

李瑛叉手还礼,态度恭敬:“早!”

“陈舍人,你方才竟敢对太子视若不见?难道你没听说深受惠妃娘娘器重的裴元礼前天被贬往岭南做县令去了?”

一个身穿绿色官服的文官追上前边那个鬓生华发的老臣,扯住胳膊,悄声提醒。

这个姓陈的中书舍人皱着眉道:“老朽眼睛昏花,太子殿下何在?”

“陈舍人你真是眼花了,刚刚跳下马车的那位不就是当今的太子殿下,赶快去赔罪吧!”

陈舍人急忙急忙小跑着回来作揖施礼:“臣老眼昏花,未曾瞧见殿下,失礼之处,还乞恕罪!”

“陈卿不必多礼!”

李瑛拱手还礼,“寡人是来谢恩的,你们忙自己的便是。”

“多谢殿下不怪之恩。”

陈舍人这才抹了下额头的汗珠,随着早朝的人流前往太极宫。

由于被李隆基禁止参与政事,李瑛也不敢贸然踏入太极殿,走到太极门便停下了脚步,静候召见。

“至少有上百个官员向我施礼,应该会有人提一句太子就在门外吧?”

李瑛站在高大的宫门外向里面眺望,心中喃喃自语。

“如果实在没人提我,那只能等着早朝结束后再求见了。”

尽管李瑛很想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朗诵“自己的佳作”,但没有天子的准许,也不敢贸然入内,只能老老实实在太极门候着。

只见最后一批官员也已经踏着九十九层台阶进入了大殿,御道上只剩下昂首挺胸的武士,本来熙熙攘攘的皇宫顿时变得鸦雀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