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招孙奸臣贼子的形象,再也洗不掉了。
他最后安慰自己:
事已至此,只有顺势而为,走一步算一步。
顺势而为的结果是大明王朝的权力加速向自己集中。
在群臣力谏下,平辽侯的大帐被从左安门瓮城搬到富丽堂皇的太师府。
所谓太师就是张居正。
万历十二年,张居正被抄家鞭尸后,他在京师花费重金置办的宅子也被万历皇帝没收。
如今,这座豪宅成了平辽侯府邸。
此事成为一个信号:
平辽侯将成为张居正第二。
张江陵控扼帝国,把持朝政,还得靠李太后、冯保两个政治盟友。
说到底,他只是个文官。
平辽侯不仅有文官支持至少表面支持,握有开原强军,甚至还拥有辽东辽西之地。
所以,明眼人都看得清楚,刘侯爷权势已在张居正之上。
问题来了,当年十岁的小万历每次见到张居正,都要恭恭敬敬的叫他一声张先生。
十二岁的信王朱由检见到平辽侯,该怎么称呼刘侯爷呢
平辽侯上疏冯皇后,指出六月己酉三十日乃黄道吉日,适宜信王登基。
冯皇后称登基之事关系重大,让内阁、五府、六部共同商议。
懿旨上午发出去,当天下午,群臣便达成一致:
新皇登基典礼定在六月三十日。
冯皇后闻之大怒,从此对刘招孙又惧又恨。
信王登基日期确定后,劝进监国的呼声越来越高,连之前反对的勋贵也开始上疏,催促平辽侯早日担负起国家大事。
刘招孙借口大行皇帝的丧礼没有完成,予以拒绝。
于是,崇祯元年五月二十月大行皇帝立即出殡。
须知崇祯皇帝朱由校的陵墓还没修完
五月二十八日,平辽侯率百官穿縗服至居庸关送别。
群臣从坤宁宫一路哭到皇陵,一路不停跪拜,在不同场所更换不同服饰。
每一次对棺椁跪拜,刘招孙都要低声骂一句朱元璋。
最后,他从朱元璋的爹妈,一直骂到朱重八的第三百九十九代祖宗。
大明所有这些繁文缛节,从百姓穿衣到对外战略,事无巨细,朱元璋都要过问干涉。
在刘招孙看来,这种变态的控制欲只有疯子才会有。
再一次叩拜行礼后,平辽侯咒骂:
“等信王登基,第一件事就让他宣布攻打日本,去他娘的不征之国见注释1。”
一百二十八名大汉将军抬着那口巨大的、装着太监烧焦尸体的金丝楠棺椁走过长安街大道,几乎所有京师百姓都到街上围观。
大行皇帝的棺椁从大明门出,朱由检与四品以上官员跟着棺椁从大明门出去,四品以下官员则从大明门左门出城。
众人一直步行送到德胜门外,再换乘马匹,骑马至皇陵。
当然,这一路骑马也不能闲着,众人还要在途朝夕哭奠临。
而且沿途经过的地方,四品以下的命妇,还有军民耆老世代沿袭的军户和匠户等都须沿途设祭。
一行人哭哭啼啼,走走停停,终于抵达皇陵。
献殿见注释2上遍布招魂幡和花圈纸人,听说还要继续行礼,刘招孙当场崩溃。
据他粗略估计,从紫禁城走到皇陵,沿途他已经磕了两百多个头。
十二岁的朱由检叩拜次数约等于平辽侯的三倍。
简直丧心病狂。
杨镐扯着他贤婿衣袖,劝道:
“贤婿且忍一忍,丧礼完毕,你就是天启皇帝的张居正。”
为了接下来像张居正那样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拯救天下苍生,刘招孙笑着继续跪拜。
接下来是虞礼古礼的一种,安魂之礼,这是刘招孙最擅长的环节。
可惜今天他不能亲自上台,和那群骗吃骗喝的道士和尚们一起,招魂起舞。
想到自己从此以后就要从一个铁血猛将彻底蜕变为把持朝政的武夫,一个卑鄙的政治动物。
一种莫名的感伤忽然涌上刘招孙心头。
“或许,这也是我的葬礼吧要好好珍惜。”
虞礼过后,朱由检继续叩拜四次,献帛献酒,最后读祝文,读完之后,接着行礼,然后是亚献第二次祭酒和终献第三次祭酒,最后再叩拜四次。
最后的最后,平辽侯簇拥信王返回京城。
返京途中,百官穿縗服在城外迎接,随行的官员在京城外为信王设置幄次休息的居所。
最后,平辽侯率百官排好序列,行五拜三叩首的大礼,神主去世皇帝的灵位先走,百官后面跟随。
神主达到午门附近,已经极度疲惫的朱由检还得亲自去迎接,将神主请入几筵殿,行“安神礼”。
他在卫士的搀扶下,勉强叩拜四次,接着献酒,读祝文,再叩拜四次。
等四次跪拜完毕,朱由检刚要起身,忽然脚下一软,两眼一黑,累得昏死过去。
注:
1、不征之国: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八年版的皇明祖训宣布将朝鲜、日本等15个海外国家列为“不征之国”,告诫后世子孙不得恣意征讨。
2、献殿:高规格的祭坛,祭祀时用来摆放供品的地方,也可以作为主祭人、有身份的祭祀参与者的活动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