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新铁三角(1 / 2)

反正在西苑开医学堂这事儿,由他沈某人上表提议,皇上下旨,太后支持,冯保亲自操办。</p>

那便是板上钉钉。</p>

谁反对都不好使!</p>

如今虽说张居正故去了,可以他沈某人,以及戚继光,李如松,英国公为核心的帝党武勋已经成长起来了。</p>

加上太后,再加上冯保。</p>

一个新的铁三角正在快速形成,并且正在快速取代张居正去世后留下的权利真空。</p>

只有这个组合能上下一心,一致对外。</p>

还是大有可为的。</p>

当然了。</p>

随着这医学堂办起来,天下大夫,云集西苑,那必然是一场医者的盛宴,这事儿其实早有旧例可以遵循。</p>

想我泱泱大国。</p>

自秦代起,医官有太医令、太医令丞、侍医等名号。</p>

唐代医学主要分为医、针、按摩、咒禁、药园等五科,从宋代开始设立太医局,管理医学教育。</p>

医者地位最高的朝代,便是在宋朝。</p>

宋代高度重视医学教育与考试,甚至将医学考试被纳入科举考试范畴,其考试管理制度严格规范,。</p>

命题突出临床实践能力的考查。</p>

由于大量高素质医者的参与,难度可说是爆棚,那时要由医入仕,难如登天,更可悲者。</p>

如果考试成绩不理想,甚至有除名之忧。</p>

有宋一朝,乃至金元两代,在这片土地上的医学名家辈出,各成学派,涌现了一大批名医。</p>

绝非偶然。</p>

中医能够发扬光大,百花盛开,底子就是宋代的儒医打下的,始于北宋的文教医学政策可谓功不可没。</p>

可到了这大明……</p>

沈烈摇了摇头,便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了。</p>

一代不如一代了。</p>

沉寂中。</p>

沈烈心中畅想着,等到这西苑医学堂一开,医学生越来越多,那自然便会再增设军医科,护工科……</p>

这不就是皇家医学院么?</p>

于明军战斗力的提升大有益处。</p>

嘴角噙着一丝冷笑,沈烈目光变得幽幽,在心中默默的念叨着,你们继续争国本,继续盯着天子家事撕咬便是了。</p>

我沈某趁机大展拳脚便是。</p>

如今一个皇家军校,一个皇家医学院都已经有了雏形,只要这么一茬一茬的办下去。</p>

等到讲武堂分化出了步兵科,骑兵科,炮兵科,医学堂开始批量培养军医……</p>

在搞个皇家博物院之类的。</p>

这西苑呐。</p>

早晚得变成皇家大学城。</p>

此时。</p>

想起了同时代的欧洲,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的那些综合性大学,还有那些皇家军校。</p>

那些科学家……</p>

沈烈便馋的口水直流。</p>

随着那冷笑变得狡黠,沈烈便叫人请来了一位太医令,请教起了这大明太医院的前世今生。</p>

而这个年月的医疗体系,着实让沈烈大吃一惊。</p>

想当年。</p>

朱元璋自称吴王之初,即仿元制设置全国性的医药行政管理机构,便是医学提举司。</p>

后来到了洪武六年,又设御医,且分为南京、北京两处。</p>

洪武十四年增设太医令一人,太医丞一人,吏目一人,御医四人。</p>

等到永乐十九年迁都燕京后,随着这宫中的人越来越多,原本六人编制的太医院,很快便后增至十八人。</p>

当然这是有编制的。</p>

后来到了隆庆五年,设御医十人,人吏目十人,下设医官、医生、医士上百人之多。</p>

整个太医院分为十三科。</p>

什么大方脉科,伤寒科,小方脉,妇科,口齿、咽喉、疮疡、正骨、痘疹、眼科,针灸……</p>

可真是一应俱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