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二节 重工业的春天(1 / 2)

大国崛起1857 狂人阿Q 2671 字 2个月前

1875年几乎是一个铁路年,在这一年大明敲定了云南铁路、恰克图铁路和东清铁路三条铁路的修建计划,而本国正在修建的铁路也取得了突破。

在穿过了梅岭群山之后,在江西平缓的丘陵地带,已经通过参见广九铁路,然后亲自主持突破梅岭群山锻炼出来的大明技术人员,爆发出了极大的潜力,广(广州)江(九江)铁路的进展大大提速,这一年时间,就从赣江修到了吉安。

另一面,从九江往南修建的一段,则是艰难的穿过了潘阳湖地区密集的水网,将铁路推进到了南昌,最艰难的路段都结束了,即便是最保守的估计,明年年底前铁路也将在新余附近完成对接,最多在后年就能通车。

从1871年开始,到后年1877年总共用了7年时间,才完成了大明第一条长途铁路,可谓是艰难,但大明为此而收获的,将是一只年轻的铁路工程师团队,这条铁路结束之后,大明的技术力量,将真正可以自行修建铁路。

大明政府的计划是,广江铁路完成后,修建这条铁路的技术人员,将奔赴其他方向,同时开始修建大明早就计划好的,从广州到桂林、从广州经过福州,之后经过浙江连接上海的沿海大铁路,加上东北铁路,云南铁路,未来几年大明显然将进入一个铁路建设的高峰期,而跟铁路相关的产业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期。

可以说,大明机械制造工业的春天,终于要来了。

大明重工业发展的还很薄弱,但是技术力量并不低,作为重工业代表的兵工厂就是例子,但关于铁路建设相关行业,兵工厂并不是最大的获利者,最大的获利者,应该是八年前来大明投资的钢铁业巨头施耐德公司。

施耐德公司从1869年进入大明,这是一家资本和技术都很雄厚的工业巨头,在被迫接受了大明工部的投资之后,出让了51的股份,接受了工部作为他的合伙人,然后就开始不温不火的发展着。

之所以不温不火,不是法国人对投资大明没兴趣,而不肯扩大公司规模,而是实在找不到市场。施耐德在法国是一家工业巨头,主要产业有三块,第一是钢铁工业,它是法国最大的钢铁制造商,第二是火车机器制造业,它是法国第一家生产出蒸汽机车的公司,第三则是各种机器产业,它是实用蒸汽锻锤的发明者。

但是大明没有优质的煤炭和铁矿资源,之前就靠着从越南北部进口少量的铁矿、煤矿,满足了兵工厂炼钢炉的需求,最优质的钢铁,还需要从瑞典和英国进口矿石甚至成品。

越北地区的铁矿生产,连兵工厂都无法满足,更不用说规模更大野心也更大的施耐德了,所以施耐德进入大明的前五年,基本上都在为原料的缺乏而发愁。

让施耐德迎来第一个发展春天的是1873年的法越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施耐德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接到了法国印度支那殖民地舰队的维修合同,在战争期间为軍队提供服务,显然是一笔不错的生意。

但这只是开胃菜,算不上什么春天。战争之后法国在越南取得的利益,才是施耐德发展春天路上的第一缕清风。因为法越战争后的条约,法国人现在可以直接去越北地区晋商了,施耐德可以直接去越南北方盛产铁矿的太原等山区省份开采铁矿石了。

当他们赶去的时候,却发现,大明兵工厂再一次捷足先登了,法国人发现,兵工厂早就跟在这一带山区开荒的中国移民群体达成了协议,通过这些移民群体将发现铁矿的矿山,全都圈占了起来。

法国人晚来一步,他们要么是寻找新的矿山,要么是从兵工厂手里购买。寻找新的矿山谈何容易,容易的话早就被中国人找到了,既然中国人都没有勘探出来,即便有漏网之鱼,显然也不是那么容易找得到的,法国人必须做好付出重大投入而没有任何回报的风险。而从兵工厂手里购买的话,作为一个竞争对数,施耐德有理由担心兵工厂迟早会打压他们。

真正让施耐德解决困境的,是依靠一个法国商人,正是那个挑起法越战争的始作俑者,抱着发财梦来东方的法国冒险家商人让·杜布依。

这场法越战争最后能打起来,有两个关键人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一个是红河航运价值的发现者安邺,另一个就是商人让·杜布依。

安邺当年通过红河进入了云南,然后经过湖广到达了武汉,俩人在武汉见面认识后,让·杜布依从安邺口中得知了红河的价值,然后就开始不可遏止的想要从这里获取利益。

此人满脑子的发财梦并没有让他变成一个疯子,相反在极度渴望财富的刺激下,他脑子非常好使。他前期的表现堪称完美,他先是取得了清廷和法国双方支持后,才开始不顾越南政府的阻挠闯入了红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