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节 太平军北伐(1 / 2)

大国崛起1857 狂人阿Q 2821 字 2个月前

果然李秀成的态度十分强硬,太平军必须驻扎上海,能容许明军进驻已经是他的底线,现在洋人要来他多不能答应,更不用说恢复上海原状,太平军还要撤出的问题。

英国人的态度也很强硬,太平军在这里,他们就无法安心。

互相不断扯皮,而且李秀成根本不跟洋人谈,奇怪的是,他能容许徐荣村见他不叩拜,但不能容忍洋人见他不叩拜,说起来还是偏见使然,看不起洋人。

经过激烈的互相扯皮,一个月之后,洋人和李秀成才互相让步。

英国人之所以让步,是因为他们决心不动兵了,这时候普法战争已经分出了胜负,在9月的色当会战中,拿破仑三世带着八万多法军向普鲁士总参谋长毛琦投降了。

如果战争就此结束,那倒也干脆,可问题是法国皇帝投降了,法国人还无法接受失败,国内发生了政变,资产阶级势力宣布组建了共和国,他们并不打算投降,而普鲁士则决定继续战争,向巴黎进军。

维持欧洲大陆平衡,是英国人的国策,他们不能容许这个外交原则受到破坏,相对于欧洲大陆平衡,上海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他们无法预计普鲁士进军巴黎,会对欧洲平衡造成什么重大挑战,现在他们必须防止普鲁士过于强大,称霸大陆,然后威胁英国,因此英国决定在解决欧洲问题前,绝对不能将精力用到其他方向。

无法武力干涉上海问题,那就只能选择妥协退让。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太平军攻占上海之后,目的是为了这里的财富,所以并没有禁止贸易,可是他们在这里,洋人是不敢来的,结果是一群大明和太平天国本地商人大获其利,太平天国商人主要是做本地生意,而大明商人却在做国际贸易,长久下去,很有可能大明要将洋人的贸易地位取代,到时候即便谈好了,洋人也失去了在上海的贸易地位。

所以英国商人给政府施加了巨大的压力,最终英国政府决定尽快让步,让本国商人尽快恢复利益。

英国人放弃要求太平军撤出上海的要求,但是租界中依然不能驻军,太平军只能驻扎在县城一侧。

至于明军的驻扎地,几方经过妥协之后,都接受了明军驻扎在英美租界和上海城之间,也就是原来法租界的位置。

显然在各房妥协之下,法国人的利益被出卖了。

至于法国人会不会答应,现在的法国政府自己都顾不过来,到时候再说吧。

当然让李秀成和洋人让步的条件不止这些,否则李秀成首先不能答应。

英国人做出了承诺,不干涉太平天国跟大清国的战争,他们的舰队将保持中立。太平军这才允许英国人恢复在英美租界的驻兵。而大明为此进行了担保。英国和太平天国双方,无论谁破坏了中立原则,大明将动用本国力量进行干涉。

于是上海暂时在英国力量、太平天国力量和明军力量之下,形成了一个平衡。

对李秀成而言,如果能让洋人保持中立,他的北伐才更有可能成功,为此他能接受英国軍队再次回到租界。对英国人来说,既然暂时无法武力介入,加上本身意愿就不强烈,答应保持中立,换取重新控制租界,也是划算的。

协议达成之后,太平军释放了英美俘虏,甚至将武器都交还给了他们,但是那些线膛大炮、多管机枪他们扣下了,吃过这些武器的亏之后,太平军很希望能得到这些武器,但这点武器对数量庞大的太平军来说,远远不够,于是他们询问大明是不是能制造这些武器,同时他们也将样品送回天京,让天京的工匠尽快仿制。

随着太平军撤出租界,上海的秩序迅速恢复,洋人第一时间回到租界中迫不及待的想要重新恢复贸易,但这时候他们发现,大明商人已经建立了强大的贸易优势地位,现在中下层的商业体系,是太平天国本地商人控制,他们将太平天国控制区的货物发往上海,大明商人进行收购,完全取代了过去大洋行的地位。现在这些大洋行,自能从大明商人手里拿货了。

但英国商人还是恢复了银行业的生意,因为这个领域,大明商人还没有触及到,票号的业务跟银行的业务是互补,而不是竞争。

随着上海问题解决,李秀成的軍队也完成了休整,暂时不可能直接过江,因为左宗棠的淮军还在太仓守着呢。

之前汪海洋等杂牌部队一直在围攻这里,但他们出工不出力,加上左宗棠的部队确实不好对付,他始终没有打下这里,但却也阻挡了左宗棠救援上海,给李秀成本部兵马攻打上海争取到了时间。

等李秀成完成对上海的占领之后,左宗棠的攻势也减弱了。